在内蒙古鄂多斯高原南部,横卧着我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库布其沙漠,它被称作“悬在首都上空的一壶沙”。
“风起明沙到处流,沙压房子人搬走”,这里一度被称为“死亡之海”。
2017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库布其沙漠上建设光伏治沙项目。2019年,达拉特旗杭泰电站开工建设,2021年5月正泰智维专业化运维管理团队入驻,一个月后,杭泰电站顺利并网发电。
达拉特旗杭泰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后,发电量连续三年在达拉特光伏领跑者GW基地电站中位列第一;在蒙西电网公布的光伏电站年发电小时数排名中,该电站也名列前茅。
三年来,正泰智维运维团队从无到有支撑起达拉特旗杭泰电站的运维管理工作,在这片风沙之地创造出了绿洲与蓝海。
绿洲:光伏治沙
库布其沙漠位于黄河“几”字湾的南侧,气候恶劣,干旱少雨。流动沙丘约占沙漠面积的61%,沙丘最高可达60米。沙尘暴时节,漫天黄沙暗无天日,风沙侵蚀植被和当地居民的生活。
达拉特旗杭泰电站建成后,依托库布其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广袤的土地资源,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利用光伏板架与地面2米以上的距离差,在光伏阵间栽植紫穗槐、柠条等经济林,建成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绿色生态电站。
光伏板的遮挡能减少水分蒸发,让植被不再受阳光直射的侵扰,改善板下植物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地表植物的生长能达到防风固沙、生态修复的目的,还能保护光伏阵列地面免受风沙侵蚀。
经过正泰智维运维团队三年的种植和养护,紫穗槐等沙生灌草植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生长。
目前,电站的绿色种植已顺利通过达拉特旗林草局的验收,“光伏+生态治理”的发展模式成功让无垠的荒漠中出现片片绿洲。
金沙:匠心守望
“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沙漠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沙漠白天气温上升快,地面温度常在40度以上。
夏季太阳辐射时间长、强度大,是发电量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故障高发期。
“达拉特旗杭泰电站处于沙漠腹部地区,极端高温频频出现,我们的运维人员常常在热浪中前行,一天喝好几大瓶水是常事,但我们从没影响过工作。”站长刘永胜说道。
为保证电站发电量最大化,运维人员避开高温时段,常挑灯在夜间开展预试检修工作。
除了极端高温和地形挑战,运维团队还要应对沙尘暴袭击,强风裹挟着黄沙,常常吹得人睁不开眼。电站支架转动轴容易被积沙掩埋,扛着铁锹及时清理积沙、维修故障的传动支架已是家常便饭。
凭借全体运维人员的努力和坚守,电站年均上网电量达19560万kWh,每年可满足约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5万吨、二氧化硫5930吨。
“只要功夫深,黄沙变成金。”沙漠在正泰智维的守护下焕发新的活力,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能源价值。
蓝海:智能运维
达拉特旗晴空万里,沙漠反射着金灿灿的光芒,深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仅凭借人力,在金沙蓝海中精准定位出一块故障光伏板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为进一步提高电站管理效率,正泰智维在杭泰电站运用了智能站端系统,该系统集智能监控、数据处理、现场安全监管和自动故障诊断等功能于一体,为电站生产提质增效。
在集中监控室内,运维人员可通过智能监控实时掌握电站运行状态,查看到当日累计发电量、当月累计发电量、累计总发电量、实时功率、系统综合效率、逆变器数量、太阳辐射强度等数据,第一时间获得电站最关键的信息。
在人工定时巡检之外,站端系统能通过数据分析和低效设备识别等算法,及时发现和预警设备的异常和故障,自动产生工单并闭环,更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应对挑战,正泰智维创新方法,沿着电站平台化、智能化管理方向迈出新步伐,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科技手段,打造GW级电站运维服务方案,大大缩短了运维人员巡检消缺等工作压力,带来更高效、更可靠、更具经济效益的运维服务。
“金沙,蓝海,绿洲”这六个字树立在达拉特光伏领跑者基地光伏阵列旁,激励着正泰智维运维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勤勉态度、先进技术,在沙漠中为客户、行业、生态创造出更大价值。